【美股公司分析】全球最大社群平台龍頭:META

【美股公司分析】全球最大社群平台龍頭:META

【美股公司分析】全球最大社群平台龍頭:META

Meta(原名 Facebook)是源自美國的科技公司,總部位於加州門洛帕克,最初以全球最大社交媒體平台 Facebook 為人熟知,後來逐步轉型為聚焦於人工智慧(AI)與元宇宙技術的企業。

Meta 的核心特色在於打造強大的虛擬社群網絡,讓人們能夠透過其旗下平台如 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 等保持連結,至今仍穩坐全球社群媒體領導地位。

Facebook 的故事始於 2004 年,由哈佛大學生 Mark Zuckerberg 與 Eduardo Saverin、Dustin Moskovitz、Andrew McCollum 及 Chris Hughes 共同創立,最初名為「The Facebook」。

創業初期的啟動資金來自 Saverin 的 15,000 美元投入。不久後,Facebook 獲得 PayPal 聯合創辦人 Peter Thiel 的青睞,於同年 9 月注資 50 萬美元,這筆資金促使 Zuckerberg 與 Moskovitz 決定輟學,全力經營這家新創公司。

隨著業務拓展至全球,Facebook 於 2021 年 10 月 28 日正式更名為「Meta」,象徵公司從單一社交媒體平台轉向以元宇宙與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未來科技布局。

這一轉型旨在打破外界對其僅為社群媒體公司的印象,並展現其在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以及 AI 領域的長期投入與野心。

截至 2024 年底,Meta 平台仍擁有強勁的用戶基礎,Facebook 的日活躍用戶(DAU)超過 21 億,月活躍用戶(MAU)突破 30 億,儘管面對來自 TikTok、Snapchat 等新興平台的挑戰,Meta 仍然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廣泛的社交科技公司之一。

一、META商業模式是什麼?

Meta 旗下擁有多款產品與服務,包括全球最大社交平台 Facebook、圖文與短影音為主的 Instagram、即時通訊工具 Messenger 和 WhatsApp,以及專注於虛擬與擴增實境的 Reality Labs 部門。

Instagram 與 WhatsApp 均為透過高額收購併入,而 Reality Labs 則是從 2014 年收購 Oculus VR 為基礎,延伸發展成為探索元宇宙與混合實境的核心部門。

隨著生成式 AI 與大語言模型(LLM)的興起,Meta 自 2023 年起積極轉向「AI 優先」策略,在其所有平台上廣泛部署 AI 技術,例如:

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中導入 AI 驅動的內容推薦系統(如 Reels 推播)

推出多語言 AI 助理「Meta AI」,整合至 Messenger、WhatsApp、Ray-Ban 智慧眼鏡等

建立開源 AI 模型品牌 Llama,並在 2024 年推出 Llama 3,廣受開發者社群關注。

在全球市場分布方面,截至2024 年第四季財報,美國與加拿大仍為主要收入來源,占總營收約 38%,歐洲約為 25%,亞太地區約為 24%,其他市場約占 13%。

其中亞太地區不包括中國市場,因中國依然封鎖 Meta 旗下應用。

Meta 的商業模式以數位廣告為核心,約九成以上營收來自廣告收入。

透過旗下平台中精準的用戶數據與 AI 演算法,Meta 為企業與廣告主提供高度定向的廣告投放能力。

根據 2024 年財報,廣告收入約占總營收的 97%,其中 Reels 廣告成長速度最快。

此外,Meta 正逐步拓展非廣告收入來源,包括:

Reality Labs 硬體銷售(如 Quest 3、智慧眼鏡)

生成式 AI 工具與模型 API 商用授權(尚屬早期階段)

WhatsApp 商業平台:針對中小企業提供客製化通訊解決方案

在競爭方面,Meta 在全球數位廣告市場的主要對手包括 Google(Alphabet)、Amazon、TikTok(字節跳動)、Snapchat、Microsoft(LinkedIn + Bing Ads)等。

不過在北美與歐洲市場,Meta 與 Google 仍穩居雙寡頭地位,占據大多數線上廣告支出份額。

二、META產品線有哪些?

Meta 目前旗下擁有五大核心產品與服務: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Reality Labs 與 Threads,各自承擔不同的社群與技術定位,並共同構成 Meta 在社交、生產力、虛擬現實與 AI 的多元生態系統。

1.Facebook

Facebook 仍是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社群平台,活躍使用者占全球人口近 25%,尤其在開發中國家與中高齡用戶中保持高度滲透率。

透過 Facebook 的網絡效應,「六度分隔理論」已進一步收斂至僅需 3.5 人的連結平均值,證明其社交連結強度極高。

Facebook 長期致力於「鞏固使用者」與「提升互動」兩大策略:

實名制與內容治理:強化帳號真實性,打擊假帳號與機器人,提高平台信任度。

多樣互動機制:除了「讚」以外加入更多情緒回應、直播功能、社團討論與故事(Stories)功能,吸引用戶多元參與。

演算法與AI導向互動:以 AI 推薦引擎為核心的內容分發模式持續演進,強調「有意義的社交互動」,降低無價值的病毒式內容觸及。

2. Instagram

Instagram 自 2012 年被 Meta(當時為 Facebook)收購後快速壯大,目前已成為年輕族群與創作者的重要平台。

其核心理念為「捕捉生活瞬間」,用戶傾向透過圖片與短影片建立個人風格與影響力。

Reels 推出與商業化成功:因應 TikTok 崛起,Instagram 於 2020 年推出短影音功能 Reels,2024 年廣告營收占比快速上升。

AI 強化個人化內容推薦:平台透過 AI 精準分析興趣分布,提高使用黏著度。

商業工具整合:導入「購物標籤」、「創作者市場」等功能,串聯品牌與用戶社群,推進社交電商成長。

3. WhatsApp

WhatsApp 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即時通訊應用之一,活躍用戶超過 20 億,涵蓋 180 多個國家。

其核心優勢在於:

點對點加密通訊,保障隱私與安全;

WhatsApp Business API,協助企業打造顧客服務、行銷訊息與自動化聊天機器人;

跨裝置同步與企業整合,強化多平台訊息處理能力。

Meta 近年加速擴展 WhatsApp 在商業應用上的變現模式,特別是在拉美與東南亞地區成長快速。

4. Reality Labs

Reality Labs 是 Meta 投入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與混合實境(MR)的技術中樞,包含以下產品與研發領域:

Meta Quest 系列(VR 頭戴裝置):2023 年推出的 Quest 3 主打混合實境(MR),整合空間感知與手勢控制;

Ray-Ban Meta 智慧眼鏡:與雷朋(Ray-Ban)合作推出穿戴裝置,整合語音助理、拍照、串流等功能;

AI 與空間運算整合:與 Meta AI 助理深度結合,提升沉浸式使用體驗。

雖然 Reality Labs 持續虧損,但 Meta 視其為長期戰略布局的一部分,期望引領下一代人機互動模式。

5. Threads

Threads 為由 Instagram 團隊開發的文字導向社交平台,於 2023 年問世,定位為 Twitter(現更名為 X)的競爭對手。

Threads 特點如下:

以文字為核心:提供簡潔、即時、開放式的討論空間;

與 Instagram 整合:使用者可直接導入 Instagram 追蹤清單,無需重新建立社交圈;

支援去中心化協定:2024 年起逐步接軌 ActivityPub 協定,朝開放式社交網絡方向發展,強調跨平台的互通性。

儘管早期活躍用戶增長放緩,Meta 仍持續透過改善內容推薦與搜尋功能來推動用戶黏著。

三、META 競爭者有誰?

Meta 的競爭對手可概括為 四大類,涵蓋社群媒體平台、數位廣告平台、即時通訊軟體與新興的生成式 AI 助理。

隨著技術演進與使用者需求轉變,Meta 面臨的競爭格局日益多元且劇烈。

1. 社群媒體平台競爭者

X(原 Twitter)

由馬斯克主導改造,強調自由言論與文字討論,近期也加入影音推播與直播元素。為 Meta Threads 的直接競爭對手。

TikTok

由中國字節跳動運營的短影音平台,憑藉個性化演算法持續吸引年輕世代,對 Instagram Reels 造成重大挑戰。

Snapchat

以限時動態、AR 濾鏡和即時互動為主打,深受 Z 世代喜愛,功能與 Instagram Stories 重疊度高。

YouTube Shorts

Google 所屬平台內的短影音服務,依託 YouTube 強大用戶基礎與廣告系統,與 Instagram Reels 構成直接競爭。

LinkedIn

由微軟經營的專業社群平台,雖定位不同,但在內容分發與企業行銷領域也與 Facebook 存在間接競爭。

社群媒體平台競爭者

平台/產品

所屬公司

核心特色

對應 Meta 產品

用戶趨勢/狀況

X(原 Twitter)

X Corp(馬斯克)

短訊社群平台,重視時效與政治討論

Threads、Facebook

成長放緩,轉型中

TikTok

字節跳動 ByteDance

短影音分享平台,演算法導向

Instagram Reels

成長快速,年輕用戶為主

Snapchat

Snap Inc.

限時動態、AR濾鏡,深受年輕人喜愛

Instagram Stories

穩定成長

YouTube Shorts

Google

YouTube 內部短影音功能

Instagram Reels、FB影片

快速擴張,日觀看數破千億

LinkedIn

Microsoft

職場社交平台,強調商業人脈

無直接對應

穩健成長,專業社群為主

2. 數位廣告市場競爭者

Google Ads(Alphabet)

全球最大數位廣告平台,覆蓋搜尋、YouTube、Gmail 等,與 Meta 共同瓜分北美與歐洲市場的主導地位。

Amazon Ads

依託全球電商流量發展出的強大廣告平台,精準投放能力不斷提升,成為 Meta 在零售廣告領域的重要對手。

TikTok Ads

短影音行銷模式日益受到品牌青睞,廣告互動率極高,威脅 Instagram 和 Facebook 的廣告份額。

Apple Search Ads

隨著蘋果加強隱私政策,其 App Store 搜尋廣告快速成長,為移動廣告市場新興勢力。

Snapchat 廣告

雖營收規模相對小,但憑藉年輕用戶族群仍具品牌吸引力。

數位廣告市場競爭者

平台/產品

所屬公司

核心特色

對應 Meta 產品

市場趨勢/地位

Google Ads

Alphabet

搜尋、YouTube 廣告整合,覆蓋全球

Facebook/Instagram 廣告

全球龍頭,與 Meta 瓜分北美市場

Amazon Ads

Amazon

電商導向廣告,基於購物行為投放

Facebook 廣告(零售導向)

增速最快,搶佔購物導向預算

TikTok Ads

ByteDance

短影音原生廣告,互動率高

Instagram Reels 廣告

快速成長,新品牌熱點

Apple Search Ads

Apple

App Store 內搜尋廣告,隱私導向設計

行動裝置類廣告

成長迅速,預計年營收破百億

Snapchat 廣告

Snap Inc.

圖像導向社群廣告,針對年輕族群

Instagram 廣告(部分重疊)

小而精,黏著度高

3. 即時通訊平台競爭者

Telegram

強調私密、安全與群組廣播功能,對 WhatsApp 與 Messenger 構成挑戰,近年快速增長中。

Signal

開源且高度加密的通訊平台,吸引關注隱私的用戶,主要競爭 WhatsApp。

LINE

在台灣、日本等亞洲市場具高度市占,功能涵蓋聊天、支付與貼圖經濟。

微信(WeChat)

中國地區的超級 App,整合訊息、支付、社群與應用生態,儘管與 Meta 無直接市場交集,但功能上具可比性。

iMessage(Apple)

蘋果生態內建即時通訊工具,強調端對端加密與 iOS 整合性,為 WhatsApp 的隱形對手。

即時通訊平台競爭者

平台/產品

所屬公司

核心特色

對應 Meta 產品

用戶趨勢/狀況

Telegram

Telegram FZ-LLC

強調隱私、群組廣播與頻道

WhatsApp、Messenger

接近 10 億 MAU,快速增長中

Signal

Signal 基金會

開源、端對端加密、高隱私保護

WhatsApp

穩定成長,用戶忠誠

LINE

Z Holdings / Naver

多功能:聊天、貼圖、支付

WhatsApp、Messenger

日本、台灣主導,穩定發展

WeChat(微信)

Tencent 騰訊

超級 App:社群 + 支付 + 小程序

無(中國封鎖 Meta)

月活近 14 億,粘性極高

iMessage

Apple

iOS 原生訊息服務,端對端加密

WhatsApp、Messenger

依附蘋果生態,持續滲透

4. 生成式 AI 與虛擬助理競爭者

OpenAI ChatGPT

全球使用最廣的 AI 聊天助理,語言理解與生成能力領先,對 Meta AI 構成直接挑戰。

Google Gemini

Google 旗下最新多模態 AI 模型,可整合搜尋、圖像與影片生成,競爭範圍橫跨搜尋與社交。

Anthropic Claude

強調高安全性與長篇內容生成,在企業應用與 API 領域展現潛力。

Perplexity AI

結合搜尋與 AI 問答的創新平台,切入知識搜尋與社交型問答領域,Meta 尚未有對應產品。

Amazon Q

主打企業內部協作與資料安全的 AI 助理,未來可能在雲端協作市場與 Meta 展開交集。

生成式 AI 與虛擬助理競爭者

平台/產品

所屬公司

核心特色

對應 Meta 產品

市場趨勢/發展

ChatGPT

OpenAI(微軟支持)

對話式 AI 助理,支援問答、寫作

Meta AI(Llama)

領先地位,使用廣泛

Gemini

Google

多模態 AI,可整合搜尋與圖像理解

Meta AI、搜尋輔助

深度整合 Google 生態

Claude

Anthropic

安全性高、長文理解能力佳

Meta AI(Llama)

主攻企業客戶,穩健擴張

Perplexity AI

Perplexity

搜尋 + AI 問答整合,附引用來源

尚無對應產品

查詢量大增,進攻搜尋領域

Amazon Q

Amazon

企業用 AI 助理,支援私有資料整合

Meta AI(企業未主攻)

AWS 生態切入,初步商用化

四、META未來的成長曲線 (S curve) 在哪裡?

隨著全球網路使用紅利逐漸飽和,Meta 若要持續成長,必須尋求新的業務突破點與增長引擎。

2021 年將公司從 Facebook 正式更名為 Meta,正是為了展現其轉型決心,拓展元宇宙與人工智慧兩大新興領域,尋找下一條「S 型成長曲線」。

1. 從社群平台轉型:元宇宙與 AI 雙軌佈局

Meta 最初將 元宇宙 視為未來主軸,並積極推動 VR/AR 硬體與內容的建構。

在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的藍圖中,元宇宙將歷經十年演進,最初三到五年主要聚焦在基礎建設與用戶習慣培養。

早在 2014 年,Meta 便收購 VR 領導品牌 Oculus,展開虛擬實境的長期投資。

至 2020 年,推出定價親民的 Oculus Quest 2,將 VR 裝置推向主流消費者市場,並成功建立 Quest 系列的品牌知名度。

2023 年,Meta 發表全新一代混合實境設備 Quest 3,具備空間感知與彩色穿透功能,定位為日常可用的 MR 裝置,企圖拓展應用場景至娛樂、健身、教育與遠端工作。

2. Reality Labs:長期投入、短期虧損

儘管 Meta 在 VR/AR 領域市佔率仍居全球第一,Reality Labs(Meta 元宇宙部門)仍持續虧損。

2024 年全年虧損超過 160 億美元,累計自 2020 年以來虧損已超過 600 億美元。但 Meta 管理層依然強調長期投入的重要性,並視其為未來 10 年的戰略賭注。

Meta 認為:「硬體是進入元宇宙的門票,內容才是留住用戶的關鍵。」

3. 內容戰略:從 VR 遊戲到社群互動

在內容建構上,Meta 聚焦兩大主軸:沉浸式遊戲與虛擬社交。

為了充實 VR 生態系,Meta 展開多起關鍵併購:

2019 年收購《節奏光劍》開發商 Beat Games;

2020 年收購遊戲開發商 Sanzaru Games 與 Ready At Dawn;

2021 年收購《Population: One》開發團隊 BigBox VR。

這些收購不僅擴大其獨家內容版圖,也強化 Quest 平台的遊戲吸引力。遊戲目前仍是 Meta 在元宇宙中最穩定的流量與營收來源。

除了遊戲,Meta 也打造虛擬社交平台如 Horizon Worlds 和遠距協作工具 Horizon Workrooms,讓用戶能在虛擬空間中開會、互動與舉辦活動。雖然目前使用率有限,但為長期社交互動鋪路。

4. 變數:蘋果 Vision Pro 與生態戰爭

2023 年,Apple 發表 Vision Pro 頭戴裝置,正式進軍空間運算與沉浸式科技領域。

蘋果強調「空間運算」而非「元宇宙」,但其精緻的軟硬體整合推動了市場對 AR/VR 的再度關注,也間接讓大眾更容易接受 Meta 的產品形態。

然而,蘋果高價策略與封閉生態與 Meta 形成強烈對比——Meta 則主打開放與低價普及。

Meta 認為自己在 VR 領域布局已超過 9 年,具備平台優勢與開發者社群。

5. 第二條成長曲線轉向 AI

值得注意的是,從 2023 年開始,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 已成為 Meta 新的關鍵發展方向,並可能成為繼元宇宙之後更快產生回報的第二 S 型曲線。

具體進展包括:

開源語言模型 LLaMA 系列(2023-2024),其中 LLaMA 3 已於 2024 年中問世;

整合 AI 助理至 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Ray-Ban 智慧眼鏡;

推出 AI 圖像與影片生成工具,協助創作者與品牌創造內容;

建構自家訓練基礎設施,規劃採購超過 350,000 顆 H100 GPU。

AI 技術不僅強化內容推薦、廣告演算法,也正在開拓 Meta 的雲端與企業服務新業務。

雖然目前元宇宙尚未證明其商業規模可達廣告主業等級,但 Meta 在硬體、平台、內容三方面的佈局已初具規模。

而生成式 AI 的快速發展,也讓外界開始關注其可能成為 Meta 新的「高增長曲線」。

若元宇宙與 AI 能夠同時啟動,Meta 有機會在未來十年從單一社交媒體巨頭,轉型為跨足 AI、生產力與沉浸式科技的「次世代科技平台」。

五、元宇宙與AI

元宇宙(Metaverse) 是一個尚在發展中的概念,簡單來說,它是指一個融合虛擬與現實、可持續、互動性強的數位世界。

你可以把它想成下一代的互聯網形式,人們不再只是用手機或電腦「觀看內容」,而是透過虛擬分身(avatar)「進入」一個 3D 的網路世界,在裡面社交、娛樂、學習、工作、創作甚至經濟活動。

1. 元宇宙的核心特徵

沉浸式體驗

使用 VR/AR 裝置讓使用者彷彿置身其中(例如戴上 Quest 進入虛擬世界)

持續性

元宇宙是 24 小時不間斷的存在,即使你登出,世界仍然運作

虛實融合

結合現實社交、虛擬工作、數位經濟等(例如虛擬會議室、虛擬商店)

去中心化

在理想狀態下,元宇宙應由用戶共同創建與擁有(例如使用區塊鏈)

經濟系統

擁有虛擬貨幣、虛擬資產交易與數位財產權(如 NFT、虛擬土地)

元宇宙是一個結合科技與想像的新興概念,它尚未完全實現,但各大科技公司(如 Meta、Apple、Microsoft、Nvidia 等)都已投入資源搶佔未來布局。

雖然短期內仍有技術與應用上的挑戰,但長遠來看,它有可能改變人們對「網路世界」的根本想像。

2. 元宇宙與AI的關聯性

雖然「元宇宙」與「AI(人工智慧)」聽起來像是兩個不同的科技領域,但其實AI 是推動元宇宙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

你可以把 AI 想成是「元宇宙的智慧大腦」,它讓虛擬世界更真實、智慧、互動性更強。

元宇宙與 AI 的關聯性分析

元宇宙應用層面

AI 發揮的角色與功能

虛擬人物(Avatar)

AI 可生成智慧虛擬分身,具備語音辨識、情緒回應、自主互動能力

虛擬助理與客服

在虛擬空間中,AI 可充當導覽員、教練、銷售員等,提供即時互動

內容生成(遊戲、社群)

生成式 AI 可創造文字、語音、音樂、圖像甚至 3D 建模,加速元宇宙內容建設

行為分析與推薦

透過 AI 演算法分析用戶行為,推薦好友、活動、商品或虛擬體驗

自然語言互動

ChatGPT 等 LLM 模型讓人與虛擬世界中的角色用語音或文字自然溝通

動態虛擬環境控制

AI 可即時調整場景光影、角色行為、背景故事,提升沉浸感

實際例子:

Meta AI 助理:Meta 將其 AI 模型(如 LLaMA 3)整合進 Quest、WhatsApp、Ray-Ban 智慧眼鏡,讓用戶能在虛擬世界中與 AI 自然對話。

蘋果 Vision Pro + Siri + AI VisionOS:未來 Apple 可望結合空間計算與 AI 助理,實現類似科幻電影中的智慧互動空間。

AI + 虛擬社群:虛擬社群中可能有「AI NPC」與你共處,參加活動、討論議題,類似《一級玩家》裡的虛擬世界。

可以說,AI 是元宇宙的智慧核心。

沒有 AI,元宇宙只是一個靜態的虛擬場景;

有了 AI,元宇宙才真正具備「互動、情感、個性化」的靈魂。

在未來,AI 將賦予元宇宙「自我學習」、「自我擴展」的能力,讓虛擬世界不再只是人為設計,而能夠根據使用者行為與環境自動演進。

六、META股價的近年走勢

Meta Platforms(股票代號:META)的股價在近年經歷了顯著的波動,反映出公司在業務發展、投資策略以及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

以下是對其近年股價走勢的分析:

2022 年:股價低迷

在 2022 年,Meta 的股價表現不佳,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廣告市場挑戰:​蘋果公司(Apple)在 iOS 系統中引入的隱私政策變更,限制了廣告追蹤功能,對 Meta 的廣告業務產生負面影響。​

元宇宙投資壓力:​公司在元宇宙(Metaverse)領域的巨額投資尚未見明顯回報,引發投資者對其盈利能力的擔憂。​

2023 年:股價強勁反彈

進入 2023 年,Meta 的股價開始回升,主要原因包括:​​

人工智慧(AI)領域的進展:​公司在 AI 技術上的投入開始顯現成果,提升了廣告業務的效率和效果。​

成本控制措施:​Meta 採取了裁員等措施以降低運營成本,提升了盈利能力,提振了投資者信心。​

截至 2023 年 7 月,股價攀升至約 325 美元,顯示出市場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樂觀預期。

2024 年初:創下新高

2024 年 4 月,Meta 的股價達到歷史新高,收於 531.62 美元,主要受以下因素推動:

AI 產品的持續發展:​公司在 AI 領域的持續創新,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用戶增長和財務表現:​穩定的用戶增長和強勁的財務業績進一步鞏固了投資者信心。

2025 年第一季度:市場波動

然而,在 2025 年第一季度,Meta 的股價出現波動,主要原因包括:​

廣告市場增長放緩:​受新關稅和經濟不確定性影響,數位廣告市場增長預期下調,影響了 Meta 的主要收入來源。

科技股整體回調:​投資者對大型科技公司的高估值和大規模投資計劃產生擔憂,導致科技股出現回調。

截至 2025 年 4 月 4 日,Meta 的股價收於 504.73 美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 5.06%。

總體而言,Meta 的股價在近年經歷了從低谷到高峰的轉變,反映出公司在面對挑戰時的應對策略和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預期。​

投資者應關注公司在 AI 和元宇宙領域的持續投資,以及整體廣告市場的發展趨勢,以評估其未來的股價走勢。

美股CFD投資教學

美股CFD(差價合約)是指以美股為標的的一種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可使用槓桿以小博大,且可多空雙向交易等特點。

OANDA提供最高20倍槓桿、及800多種美股CFD商品,只要開立美股CFD帳戶就可以在MT5和fxTrade平台進行交易,還可以參加限時獎勵活動。

另外,還為美股投資者準備了「中文版美股財報分析」「美股教學專欄」「美股財報數據庫」等教學內容和分析工具。

美股財報數據庫

最新中文版美股財報分析

股票術語

美股CFD交易流程

最新獎勵活動

關於OANDA

開立美股CFD帳戶連結

誠邀您參加全球知名外匯經紀商OANDA的自營交易(Prop Trader)

報名OANDA自營交易(Prop Trader),並通過我們的考核,您就可以使用OANDA提供的資金進行交易,獲得高達90%的交易利潤分成。

全面升級——更多功能、更大靈活性!

優化了“固定最大虧損”,“每日虧損限制”等。查看詳情全新「Boost」計劃

500,000美元交易資金

您可以使用最高500,000美元的資金進行交易。

豐富的交易商品

您可以交易包括外匯、黃金、原油、股票指數等多種商品。

專業交易者之選,即刻挑戰!

相关文章

365bet账号被限制 20个BT下载网站,BT种子网站

20个BT下载网站,BT种子网站

🗓️ 07-08 👁️ 2174
365bet账号被限制 椅子十大品牌排行榜

椅子十大品牌排行榜

🗓️ 07-13 👁️ 8110
365bet账号被限制 嶧山碑:介紹,碑文,碑刻歷史,版本,碑刻評價,臨摹要點,相關連結,李斯,篆書,
365bet网络足球赌博 Word文档中添加分割线的方法教程

Word文档中添加分割线的方法教程

🗓️ 07-08 👁️ 8611
365用什么浏览器登录 DNF有哪些远古图,都是多少级开的?
365bet账号被限制 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奇”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