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哥和送餐小哥,爆红网络的两种人,人称飞驰在马路上的小鲜肉。随着服务行业的日渐成熟,人们对外卖越来越依赖,公司白领是主要人群,省时间还不用出门,在极端天气外卖简直就是救星。百度外卖,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等外卖APP都被海量下载,一切都往美好的方向发展,直到出现了“黑外卖”这个有指向性的贬义词,把所有外卖推到了风口浪尖。
就在之前的3月15日维权晚会中,“外卖”被各家媒体重点报道,以至于出现了“黑外卖”这个敏感的字眼,我们在百度上输入“315 黑外卖”几个字,出现以下一系列当时的报道文章。
从照片上来看,“美团”,“饿了么”,“网络订餐平台”,“黑心”等字眼字字惊心,点进去,各种文章配图,让人震惊,恶心,无法想象。这个话题确实热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没了后文。
直到前两天,“黑外卖”又重新回到了热搜,虽然被某男星离婚事件盖住了热度,但还是被网友各种吐槽,各种段子重新拉回了百姓的关注。同时也有很多网友表示,其实并不是只有线上外卖不干净,线下实体店吃的也干净不到哪里,我也同意这种说法,大众的地方总归是不如自己家做的,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重点是他们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卫生许可,健康许可,甚至有的网上商家连营业场所都没有,他们是怎么在餐饮平台注册的呢?为了清楚餐饮平台商家注册的规格要求,我选定一家网友吐槽重灾区“饿了么”,亲自注册了一遍。以下是截图。
看完这几张商家申请注册流程,我们对一些硬性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那些不良商家又是怎么注册的呢?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饿了么”餐饮平台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不是审核上的疏忽,这根本就是纵容,如果没有平台的背后支持,那么商家不可能顺利通过所有审核。这不是个例,从之前“315 维权晚会”我们就能看出,所有平台在以不同方式去接纳吸收不同层次的商家,后期又没有起到监管作用,对不良商家的进货渠道,卫生管理,食材监督等重要方面没有整顿规范,这就有悖于平台对用户的承诺以及创立的初衷。
各大媒体对于对美团外卖、饿了么通过竞价排名出售附近推荐商家名次一事都进行了深度报道,新京报报道称:美团外卖通过竞价排名方式,出售首页附近推荐商家名次,区域不同,价格也不等。商家购买后便可排名靠前,然而在用户看到的外卖页面,却并无推广、广告等提示。
对于这种竞价方式无外乎是第二次“魏则西事件”,“黑外卖”到底恶心了谁?我认为有三方面:
1, 首要受害者当然是我们天天吃“黑外卖”的广大网友。
2, “黑外卖”事件爆发之后,“外卖”已经不那么吃香了,现在有很多专门靠外卖营业的小本良心商家,门可罗雀,本来生意就被大买卖商家排挤,“黑外卖”事件直接致命一击,他们被一起坑了。
3, 对于平台本身,也是一次巨大的信任危机,一个服务行业,如果得不到用户的信任,先不说发展壮大,就是自保也成问题。
虽然餐饮服务行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从根本上也是服务百姓的,“黑外卖”这个词何时能离开我们的生活,各大网上订餐平台要明确给出自己的态度,以及对用户的承诺,让“黑外卖”变白,让用户和商家双方满意,是摆在各平台面前的重要问题。